[ 火-能源、環境與安全 ]
簡介
課程概述
經由介紹火的基本原理與特性,讓學生了解燃燒過程,進而明白火的能源應用,及其衍生空污與災害;課程內容也針對火所衍生空污與災害,提出相對應的預防與管制策略。教學目標著重於培養學生在認識問題、面對問題、以至於解決問題的過程中,具備永續經營、環境保育的整合思維,提昇學生的包容力、整合力和創造力,同時發展世界觀、生命觀及終身學習能力,達成全人教育的理想,並期盼其能成為此一普及知識的傳播種子。
課程學習目標
- 認識火的基本原理與特性
- 認識火的能源應用
- 認識火所衍生的空氣污染
- 認識火所衍生的火災危害
每週課程進度
- 第一週: 課程預備週
- 第二週 : 實體課程:課程介紹
- 第三週 : 線上課程:1.化石燃料簡介, 2.熱力與能量轉換
- 第四週 : 線上課程:3.熱質輸送現象, 4.燃燒化學反應, 5.多步驟燃燒化學反應
- 第五週 : 線上課程:6.自由噴流與停滯面流, 7.蠟燭擴散火焰, 8.噴流擴散火焰, 9.擴散火焰結構
- 第六週 : 體驗課程(一)
- 第七週 : 線上課程:10.本生燈預混火焰, 11.預混火焰傳播速度, 12.預混火焰結構與穩定性
- 第八週 : 線上課程:13.預混火焰與擴散火焰比較, 14.相變化與霧化, 15.油滴火焰
- 第九週 : 線上課程:16.噴霧火焰, 17.煤炭燃燒, 18.國際能源概況
- 第十週 : 體驗課程(二)
- 第十一週 : 線上課程:19.台灣能源概況, 20.火的加熱應用, 21.火的動力應用(21.1.)
- 第十二週 : 線上課程:21.火的動力應用(21.2.& 21.3.), 22.火的發電應用, 23.化石能源與環境 (23.1.& 23.2.)
- 第十三週 : 線上課程:23.化石能源與環境(23.3.), 24.燃燒污染物
- 第十四週 : 體驗課程(三)
- 第十五週 : 實體課程:25.國際火災現況, 26.臺灣火災現況
- 第十六週 : 開國紀念日(放假)
- 第十七週 : 實體課程:27.火災原理與特性, 28.火災危害, 29.防火與消防
- 第十八週 : 實體課程:29.防火與消防, 體驗課程(四)
- 平時測驗 Quizzes(每單元線上測驗、佔60%)
- 作業 Assignments(每單元議題討論、佔20%)
- 其他 others:體驗課程報告(佔20%)
- 使用網路教學 Using Online Teaching(佔60%)
- 實作 Workshop(佔20%)
- 講授 Lecture(佔20%)
以上每週進度教師可依上課情況做適度調整。The schedule may be subject to change.
課程評量方式
教學方法
先備課程或先備能力
基本物理與化學(高中程度)